退幾步  就可以  留下自然的一片綠

站高一點  就有機會  眺望美麗的故鄉風景

放寬心  就足夠  擁抱我們的森林

3-Concept.jpg

留下  大樹和草地 

尋求一種  與自然共生的可能

保留這片綠  孩子就有機會去親近

呼吸自然的氣息  分享每天的相遇

6-R-1.jpg

這條路徑  通往我們的「家」

和大夥走在一起  很安全  也很開心

有時候  走在天橋上  也能看見不同的風景

6-R-2.jpg

入口的樹蔭  是大家每天的記憶

爸爸媽媽  總是坐在這兒等我

附近的阿公阿嬤  也喜歡在這裡抬槓

7-R-3.jpg

從馬路對面過來  可以跨越那座天橋

從空中穿越樹林  是一種心情的轉換

在天台上  我們離大樹更近了  也離天空更近了

7-R-4.jpg

每個空間  有著不同的姿態  讓每個人都獨特

小小的心靈  也渴望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

8-C-1.jpg

從室內到中庭  都是我們玩樂的小天地

晴天  可以曬曬太陽

下雨  也可以一起玩水

8-C-2.jpg  

空中的院子和廊道  串起了學習和生活

在不同的高度  奔跑

用不同的高度  體驗世界

8-C-3.jpg

大棚子底下  總是有著新奇好玩的事情

草地旁的大階梯  是一起聽老師說故事的地方

大屋簷的下面  是我們寬廣跑跳的舞台

9-P-1.jpg

在玩裡頭學習  在自然之中成長

爬上爬下的遊戲空間  可以鍛鍊體魄和膽量

屋簷下  是我們遮風避雨的  秘密基地

9-P-2.jpg

曾經在泥土地上跑跳的孩子

才能懂得如何  向大地學習

謝謝上天給的禮物  有樹  有風  有天光

這是我們共同的  成長記憶

 

4-C-1F.jpg

一樓  -  有中庭  有廊  有大片的屋頂  /  天光進來了  陰影出現了  風也吹過來了

 

4-C-2F.jpg

二樓  -  空中的院子和廊道  讓人在不同的高度奔跑  /  建築和建築之間  看見綠樹  也迎向風吹過來的路徑

 

4-C-RF.jpg

屋頂  -  脫開的屋頂  讓南風穿越  帶走悶熱  /  層層相疊  抵擋夏日的艷陽  帶來一席清涼

 

5-北南.jpg

涼亭  /  東北側立面  /  西南側立面

 

5-西.jpg

西北側立面

 

5-東.jpg

東南側立面

 

文章標籤

JCS Architec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移動的 一瞬間、靜止的 一瞬間、
睜眼的 一瞬間、冥想的 一瞬間。。。
是局部 也是整體、是隨意 也是設計、
怎麼看 怎麼思考、怎麼樣 怎麼好呢 ? ? ?

undefined

From the website as below :
https://brightside.me/article/100-best-photographs-without-photoshop-46555/
 

JCS Architec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jpg

自上個世紀以來,「柏林」這個城市一直與「戰爭、屠殺」等字眼牽連交纏著,揮之不去的悲傷命運與陰霾空氣,或許藉著1989年底「柏林圍牆」的倒塌,以及後來1999年開幕的「柏林猶太博物館」,可稍為這段血淚的過往做個註解並且帶來一些安慰,讓柏林人(猶太裔與非猶太裔)甚至德國人能夠試著用一種和解的心情與眼光,來看待這裡的過去和面對未來。

3.jpg

建築師 丹尼爾・李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將他的柏林猶太博物館設計命名為「線與線之間(Between the Lines)」,隨機地從「紀念冊」(記載了大屠殺裡頭被處死的猶太人,他們的出生日期、原居住地、可能的死亡日期。)裡頭挑出一些名字,將他們的地址兩兩相連成線,形成的構圖有點兒像是變了形的「大衛之星(Star of David)」,這一條條出現在柏林地圖上的軌跡述說了過去的殘酷歷史,也再度牽起了已經逝去的關係,最終這些交錯的線條演變成猶太博物館的曲折形體,以及金屬外皮上令人怵目驚心的累累傷痕(長條窗戶的開口)。

4.jpg

5.jpg

「線與線之間」的另一層意義,是一條曲折的線(建築物的型態),以及一條直線(貫穿建築物的虛空間):直線雖然平順但卻在建築物裏頭被切割得支離破碎,彎曲的折線反而能夠從頭到尾連貫延續。交疊於兩者之間的數個「虛空間(Void)」,李伯斯金認為這些可見而不可及、由下到上垂直貫穿建築物的地方,其實才是整個設計的精神所在,因為「虛空」才有機會探索、挖掘。就如同其中一個虛空間裡頭,以色列藝術家 馬納舍・卡迪希曼(Menashe Kadishman)發人深省的作品墜落的葉片(Shalechet鏤空著孔洞(眼睛、鼻子、嘴巴)的鑄鐵圓片滿布地面,有些看似面無表情,更多的讓人感受到它們的痛苦與猙獰,踩在上頭金屬相互摩擦碰撞的尖銳嘶吼,在整個空間裡頭來回擺盪歷久不散,著實過度精準地傳達出數個世紀以來猶太民族的苦痛與所受到的折磨。

1.jpg

柏林猶太博物館不但是個外形曲折的建築物,她更是一個沒有入口的博物館!李伯斯金解釋道:「因為從一扇傳統的門是無法走進猶太人的歷史,也無法走進柏林的歷史。您得尋一條更複雜的路,來瞭解猶太人在柏林的歷史,來瞭解柏林的未來。您得回頭深入柏林的歷史,深入巴洛克時期,所以要先走進巴洛克建築。」因此,在接近這棟建築的時候,人們並不知道該如何進到裡頭,只能先從旁邊的舊館(原巴洛克式柏林博物館)進入,才能再經由地下連通道鑽進猶太博物館的地底深處。

6.jpg

沿著地下隧道上頭的白色冷冽光帶緩緩爬升,這似乎開啟了一條逐漸脫離地心的時空旅程。還來不及走到盡頭,另一條白色光帶在頭頂交錯而過,人就被這突如其來的轉折拉了過去,走在漸行漸暗漸窄的通道裡頭(屠殺之軸Axis of the Holocaust),透過牆上玻璃窗框,是一幕幕猶太亡者的遺物,是一只再也沒有主人演奏的小提琴、是一個被遺忘在人間的包裹、是母親捎來的最後一封信¼,這一切不斷地訴說著真實的過往,也不斷地敲打著每個人的每顆心。走至盡頭眼前一片漆黑,一線微光由大屠殺塔(Holocaust Tower)上方角落滲入,在黑暗之中卻亮得讓雙眼幾乎睜不開來,當瞳孔漸漸適應才能感受到水泥牆面的冷峻表情,這時看得見的微弱亮光卻顯得更加遙遠了。

7.jpg

8.jpg

另一條廊道(流亡之軸Axis of Exile)的終點是久違了的自然天光,透過玻璃窗,外頭是另一個世界,這是座由49個巨大混凝土方柱矩陣排列而成的「流亡花園(Garden of Exile)」,混凝土柱子裡裝有泥土,上頭栽種著橄欖柳(Olive Willow)。踏上花園的石頭路面,除了不平還發現整個地都是斜的,直到躲進整齊排列的水泥柱森林,才驚覺這些柱子也是傾斜某個角度向上伸展,只有處在這片歪斜迷宮裡頭顢頇移動時,才能懂得甚麼叫做「顛沛流離」。花園四周被水泥圍牆包圍著沒有出口,唯有望向天空才有機會讓身體稍稍抽離,視線穿過柱子頂端繁茂的綠,像是堅韌的猶太生命展現,但卻無奈立足於惶恐不安的歷史景況當中。

9.jpg

找回最初的那道長廊(延續之軸Axis of Continuity)繼續前行,迎面而來的是不斷連續向上的長長階梯,沿途的風景是頭頂上方四處穿梭的水泥斜樑,這些像是從建築物外頭戳入的長戢,彷彿插入猶太人扭曲的身體裡,也刺穿了猶太族裔的歷史與命運。爬上長梯頂端,盡頭出現一面白牆,但先前心中累積的情緒與感受,似乎已將這面白,染上了錯綜複雜的色彩。帶著這樣子的心情,李伯斯金這才讓人們開始博物館裡頭的展覽與巡禮,藉著如此細膩的醞釀過程,讓不斷延續的猶太文物和柏林歷史,與我們之間產生了更深刻的那條線。

10.jpg

 

參考書目:

丹尼爾・李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2006)。光影交舞石頭記-建築師李伯斯金回憶錄(吳家恆譯)。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文章作者:許智喬 建築師   ( JCS Architects 許智喬建築師事務所 )  

文章刊載 :萬海航運慈善基金會會刊   停泊棧55期   (  http://charity.wanhai.com/  )

文章標籤

JCS Architec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清晨 遠山 含笑 !

水 蜿蜒 ~ 雲 綿延 ~

橋 跨越 ~ 燈 豎立 ~

城市 切片 。。。 水平 垂直 離析

天上的 朦朧 是否浪漫 ?

曲折的 流觴 是否輕盈 ?

遠山 是否 含笑 ?

P_20161214_082645_vHDR_Auto_3_1_1.jpg

P_20161214_082654_vHDR_Auto_2.jpg

P_20161214_082654_vHDR_Auto_1_1_1.jpg

JCS Architec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裡是 土地和水 交界的地方,人總愛探索 盡頭 之外的未知,風 似乎正在訴說著 自己的眼界,夕陽 也捎來了 光與暗 揉和而成的混沌... 空間與時間 似乎全都交織在 此地、此刻 的高美...

6.jpg

在 水平線 與 地平線 拉起的 平面,一根根 向上生出 的線條,撐起 空氣中 點點 的舞者 旋轉著,構成了 一個 或者是 無數個 - 虛無的 或者是 實體的 風的空間。

文章標籤

JCS Architec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提到安藤忠雄,相信大家一定都對這位享譽全球的建築師並不陌生,甚至腦海中還能浮現幾件他在世界各地的建築作品,像是住吉的長屋、光之教會、淡路夢舞台、表參道之丘等,皆屬他膾炙人口的精采之作。然而,坐落於京都的一件小品—陶板名画の庭,這裏除了安藤忠雄善於處理的深刻思考與神性感知以外,還多了些動人的故事和浪漫的想像。

2.JPG

「陶板名画の庭」是個露天的美術館,精選了世界級的八幅名作製成陶板畫,散佈展示在這個長84公尺、寬26公尺、高14.6公尺的矩形盒子裏。但與其說是「散佈」,比較好的講法應該是:每一件畫作都被「精準地」安排於這個清水混凝土盒子內的「適當角落」吧!安藤忠雄曾經表示,自己做建築設計的時候,傾向追求一件事情,就是「在單純的構成裏頭,包含著複雜的內部空間」。這個案子也同樣貫徹了如此的信念,在一個簡單的方盒子裏頭,有著極其豐富多樣的空間組構,每位來訪的朋友應該都能深深感受到設計者強烈的引領,遊走在當中就如同身處一座城市的舞台,場景不斷變化與轉換,不由自主地自己成為了一位表演者,走動、旋轉、坐下、起身、張望 . . .

文章標籤

JCS Architec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